【走进人民法庭】乌拉特前旗法院白彦花法庭:拓展创新司法功能 打造人民满意法庭
乌拉特前旗法院白彦花法庭是乌拉特前旗法院派驻乌拉特前旗前山地区的中心法庭,占地面积3450平方米,法庭管辖辐射两镇、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农场,辖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80000人。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法院白彦花法庭不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在法庭硬件设施配置、诉讼便民服务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扬长避短合理配置审判及辅助人员
随着近些年城镇化进程加快,法庭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案件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涉及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相邻关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并且出现了大量涉及土地流转、土地征收、财产权属等民生类案件,法庭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近年来,法庭年均审结案件达340件左右。面对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法官办案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的问题,乌拉特前旗法院坚持“以案定员、以任务定员”原则,适时调整法庭审判及司法辅助人员的配备,现法庭配备在职干警6人,其中员额法官2人,法官助理3人,志愿服务人员1人,另外还配备了1名安保人员。法庭人员配备得以优化,审判力量得以强化,促进了法庭审判业务质效的提升。在人民陪审员管理方面,法庭配备人民陪审员4人,切实落实了人民陪审员选任、参审和保障制度,并不断加强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法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陪审员陪审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审判权运行机制,加强案件审判制约监督,促进了案件审判质效的提升。
强化数字化法庭建设司法服务便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6年,乌拉特前旗法院按照一类法庭建设标准为白彦花法庭新建了建筑面积为1556平方米的审判、办公楼,内设诉讼服务大厅、数字化审判法庭、调解室、案件合议庭、会议室、案卷存放室、文印室、活动室、干警宿舍、备勤室等,在法庭干警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为保障人民群众到庭办理业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法庭在基础设施配置不断加强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智慧法庭建设的步伐,现法庭已实现庭审网上直播、裁判文书及诉讼流程网上公开、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应用、跨域立案、互联网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及网上开庭等功能。智慧法庭初步建成,不仅提高了案件审判质效,也提升了法庭司法公开的水平,让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极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便捷诉讼的需求,达到了诉访群众不出家门即可通过互联网、微信等进行立案、开庭、接收送达文书等诉讼服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司法服务便民、利民的目标,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完善多元调解机制推进诉源治理
法庭作为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员单位,坚持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头,积极探索诉调衔接机制注重构建多方联动参与调解工作格局,始终主动与驻地党委、政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嘎查)委员会以及人民调解组织等单位的沟通、联络,积极参与辖区社会矛盾治理,充分、并灵活运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地方辖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法庭协助驻地党委、政府及辖区嘎查、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达550余件,其中涉及农民工讨薪、农牧区土地纠纷等矛盾纠纷420余件,并对符合条件的380余件案件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对不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解决。2020年2月,白彦花法庭干警积极协助乌拉特前旗某镇党委、政府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疫情防控致使王某意外死亡案件,并及时对所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使罹难者家属通过法律途径及时获得了补偿金,为驻地党委、政府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当好谁执法谁普法的主角
注重法治宣传方式,通过立案接待、开庭审理、信访化解、司法公开及典型案例,主动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道德水平,增强法治理念,崇尚法律尊重司法,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以来,法庭深入辖区矛盾纠纷较多的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永福村针对性的进行了民法典的宣讲,并对农村牧区多发性纠纷如民间借贷纠纷、土地纠纷等法律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白彦花法庭对辖区内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对企业管理、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运用法律解决的建议,并就企业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具体的解答。